校园新闻
XIAOYUANXINWEN
李自强老师在活动中担任主讲人,他开宗明义地强调了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的引领性作用。在对核心素养的解读中,详细阐释了物理观念的形成,即学生需从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里构建起系统的物质观、运动观等,如同搭建起物理知识大厦的基石。对于科学思维,他以“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为例,展示了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提出猜想、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并应用于生活实际问题的分析。李自强老师还对教学提出建议,教师要把知识转化为问题,将问题融合于情境之中,即知识的“溶解”,学生要在情境中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中掌握知识,即知识的“结晶”。
二、精准发力,《力学》备考指南
张志伟老师以“课程标准”和“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导思想,强调要培养学生的理解力、模型建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并对2024年全国高考“3+1+2”模式省份的高考试卷进行分析,整理出力学五大板块的考查频次。除此之外,张志伟老师还分享了《力学》复习备考的体会,提出要回归教材、分层教学、有效选题、作业精讲。
三、风驰电掣,《静电场》备考指南
宋佳阳老师以“静电场”为例,立足课程标准,探索新高考,根据这一章的教材结构和课程内容要求,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把物理比作一只展翅的鸟,头部是实验基础,躯干是概念、规律、原理等核心理论,双翼分别是数学表述和物理方法,尾部是应用延伸。紧接着对静电场这一章的历年高考考点进行整理,将考点分为十类,并归纳出考过的次数以及考查的特点,最后提出一些关于能力较弱的班级该如何有效进行《静电场》复习的方法。
四、考试剖析,聚焦问题,力促物理复习突围
黄东老师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中指出的对“四层四翼”的考查,对2024年绵阳考试试题进行分析,概述了其地位与重要性、考查内容和试题形式。以两道计算题为例,进行情境分析、“四层”考查内容分析、“四翼”考查内容分析、卷面分析、学生综合能力分析,并分享了在物理教学工作与备考学习中的启示:要重视学生学科心理建设、重视教材、重视应用、重视物理学史、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强化学科融合。
五、以观念为基,筑科学之塔
张帆主任分享了物理观念的具体内容,提出物理观念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石,涵盖了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等多个维度。它并非孤立的知识点,而是学生在长期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通过对物理现象的细致观察、深入思考以及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透彻理解,逐步在脑海中形成的对物理世界的系统性认知架构。张帆主任还强调物理观念的培育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它与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科学态度与责任相互渗透、协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理观念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化 学 篇
一、高中化学课程标准解读
邓世林老师从课程理念、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六个方面对高中化学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深入详实的解读。同时邓世林老师对比了新课标与旧版课标在课程内容要求上的一些差异,新课标对学生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标倡导将化学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发展批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高三一轮备考
李逢龙老师从制定合理计划,科学备考、研究教材课标,加强考教结合、分析高考试题, 找寻发展趋势 、精心打造课堂,培养关键能力、凝聚集体智慧,同发展共成长及重视教学评价,提升备考效率这六个方面对高三一轮复习备考进行了交流。李逢龙老师提到,我们要重视“新教材”的新要求,新教材更加贴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我们要把课标的精髓落实在教学中。
三、高中化学答题模板
李慧敏老师分析了近期考试,学生的非选择题过失性失分严重,为此李老师从知识和答题规范性两方面详细讲解了如何提高学生非选择题的得分率。李慧敏老师的讲解内容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
此次活动大家收获颇丰,明确了教学方向与重点。未来,备课组将以课程标准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培养更多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在新高考教育教学的征程上扬帆起航。
总策划|胥 杰
策 划|党政办
来 源|高2022级
文|宋佳阳 邓世林
图|张宇航 杨鑫文
编 辑|陈祖益
文字校对|王秋茹
初 审|冯 梅
终 审|胥 杰
期号|总第990期、2024第216期